1965年上库力农场开荒现场
保证新中国的粮食供应,国家把额尔古纳作为“北大荒”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1956年,拉布大林、上库力、苏沁、室韦和三河五个国营农、牧、马场成立,国家抽调一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退伍干部充实到农垦队伍。
1960年4月,农垦部长王震和内蒙古自治区决定,从黑龙江密山农垦局抽调农垦大军支援额尔古纳。他们来自851、908、511三个农场,大部分是入朝志愿军转入北大荒戍边部队的排以上军官,个别的是战士和支边青年。带队的是老红军、师参谋长胡汉林同志。农垦战士来的时候按总场、分场的建制,并带有全套农机具,来到额尔古纳马上投放垦荒。
1960年,70名转业官兵投身农场开发建设,这里是部分军人代表
其中一位拖拉机手,正在田里翻地时突然接到北调命令,就把拖拉机直接开到火车站,登上火车,连向家人辞行和带牙具的时间都没有,懵懵懂懂地来到了上库力屯。到达的当天,上库力一分场为他们开完欢迎会后,这位战士就不顾疲劳的投入垦荒,当夜就超额完成100亩的垦荒任务。
农垦干部中,还有一位全国战斗英雄刑全礼。曾为舟桥第八十三团的基层连长,因荣立一等功,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并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农垦援军的到来,给额古纳旗农牧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成为日后农牧场建设的骨干力量,农垦军团精神也在额尔古纳得以传承。
1960年6月4日,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农垦部长王震,亲自抵达上库力农场视察垦荒工作,把党和国家的关怀带到了基层农垦。
1965年,拉布大林农牧场花木兰队党支部书记、生产队长栗桂兰在机械化作业中成绩卓著,被推选为全国农垦战线标兵,光荣地参加了首都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