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孱弱的边疆


文/邹玉


1689年,沙皇俄国通过《中俄尼布楚条约》霸占了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左岸大面积中国领土。并进一步强化了向中国境内的渗透、掠夺和侵犯。1727年,清王朝开始设立卡伦,民国亦沿用,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都无法保全边疆。


一、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界河

清康熙年间,卫拉特蒙古部噶尔丹配合沙俄入侵发兵夺取蒙古地区控制权,使本已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优势的清王朝两面受敌。为了应对逼近京城的噶尔丹,1689年康熙帝匆忙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割地的《中俄尼布楚条约》,额尔古纳河始为中俄界河。


尼布楚条约后.JPEG


二、沙俄对中国边疆的渗透

为了实现对新占领土地的控制,在额尔古纳河对岸大约每数十里建立一个村落。并在额尔古纳河对面的中国境内建同名村屯,是可进可退的渗透、扩张策略。并利用右岸驯鹿鄂温克对俄屯生活必需品的依赖,对其实施控制。

沙俄推行“边区的俄罗斯化”政策后,史书描写中俄边境“彼则居民栉比,屯堡相望,我则野甸荒凉,人烟绝迹”。俄在界河右岸建同名村屯,俄民以此为依托到资源和气候条件更好的中国一侧从事农牧业、采伐、采金等活动。

驯鹿鄂温克是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原住民,依赖从对面俄屯换取生活必需品,俄人便诱导其说俄语、着俄装,送孩子到俄屯读书,并用宗教信仰控制其思想。鄂温克人每年每人向俄屯纳3卢布“经理”费,每支枪要向俄人缴纳30卢布,皮张税约每户每年15卢布。“生子命名,婚嫁死葬等事皆赴俄屯请命于喇嘛”,个别部落并入俄籍。


wKgB3FHwieGASmzAAAOL_YkMHE870.jpeg

现额尔古纳河对岸的俄罗斯村庄都形成于清朝时期沙俄推行的“边境的俄罗斯化”政策


三、金苗外泄

清朝时期,东北一直被统治者视为龙兴之地予以封禁。《黑龙江述略》记载额尔古纳河右岸原始林区:“郁积亘古,而未一泄,参珠五金,随地而出。”当时,额尔古纳河右岸只有鄂温克和鄂伦春人在山中游猎。猎民时常在溪底、河边捡到金块,用以从俄屯换取生活必需品,引起了俄人的注意。


大兴安岭森林秋季地理风光,松林鄂温克猎乡撮罗子秋色,树林雪景,风景区秋雪秋景。.jpg

  在山中游猎、畜牧驯鹿的鄂温克人时常在河边、溪底捡到狗头金,并到界河对岸的俄罗斯村屯换取生活必须品,被俄人觊觎。


四、沙俄疯狂掠夺黄金资源

    在沙俄政府的暗中操纵下,大批俄人涌入额尔古纳河右岸勘探并盗采黄金,最猖獗时聚集金匪达15000余人。1882年,俄商谢列特金在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上游右岸黄金采区建立了伪“热尔图加共和国,在俄国、欧美被传扬为遍地黄金的“新加利福尼亚”。

    《黑龙江省志》记载:1860年,俄人便开始在“漠河以东、阿尔罕河、奇乾河等处,纵横二三百里”盗采黄金。

    1884年6月,黑龙江副督统成庆派人乘舟额尔古纳河查勘边界,抓获俄金匪。俄人则称:“他们倶由本(国)衙门领出执照,并非私来。”


五、清剿金匪

    清政府想通过交涉和遣散的办法驱除金匪的希望破灭后,被迫考虑使用武力驱逐,并在1885年、1886年发动两次大规模的清剿行动。1885年8月,黑龙江将军文绪派呼伦贝尔总管固伯里,协同黑龙江协领双福等带领呼伦贝尔等四城官兵800余名,一举摧毁了伪“热尔图加共和国”总部。为清除散去复归的金匪,1885年9月至1886年1月,固伯里再次带兵清剿奇乾河、阿拉干、老沟等地金匪,伪“热尔图加共和国”覆灭。


375A9684伊里吉奇河上游乌玛矿旧址_副本.jpg旧时期采金人留下的木刻楞残垣


六、设置卡伦

在与俄国金匪的斗争中,清政府认识到“沿江无卡,戍守不足以固门户”。1727年至1883年,清政府在额尔古纳河沿岸设卡伦20座,其中14座在今额尔古纳境内,属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民国沿用;1932年,被伪满政府废弃。

卡伦的主要职责是:巡防、屯田、邮传、招商、征税。设卡初期,每卡设官l员,兵丁l0至20名。1732年,每卡驻兵增至30名。

屯田是为了确保军粮自给:1908年,清政府用汉兵替换蒙兵,每卡设卡兵22名,均招募农民,平时以11名巡边,以11名开垦,并招募百姓垦田殖边。


七、筹矿实边

清洋务派代表李鸿章主张“筹矿实边”,于1889年成立漠河金矿局,成为清洋务运动最成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之一。金矿局兼具边境防务和地方管理职能,构筑了千里“黄金边防线”

    漠河金矿总局采区图:成立初期,奇乾河、奇乾河西北沟、洛古河、漠河4个金场。1890年后,又陆续增加了吉拉林、乌玛河、加疙瘩、阿木毗河、瓦西里沟和观音山等金场。

    漠河金矿局盛况:兴盛时采金人达8000余人,1889~1899年共采黄金40余万两。金矿局有兵勇护矿守边,致使强俄十年不敢染指额尔古纳金矿。

1、“金圣”李金镛

李金镛是漠河金局最初创办者,为开办金矿殚精竭虑、克服艰难险阻,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额尔古纳河右岸采金人称他为“金圣”,赞誉其“德在人心,功在边陲”。

上任之初便踏查金脉,认定金脉自额尔古纳河西山发源,经奇乾河、阿勒罕直至阿木尔河下游,计长五百余里”;拟定《黑龙江金矿局章程十六条》;力拒强俄,被俄人称为“一只虎”,备受后人敬仰。


李金镛.jpg

金圣李金镛


    2、开创金局辉煌的袁大化

    1890年,袁大化接任李金镛,主持漠河金局7年“不惜身命,穷搜博采,刻苦经营,外联邦交”,主张“矿垦兼营”、设立市场,使金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边陲政治影响达到了巅峰,致使强俄十年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袁大化.jpg


    八、粉碎俄“租借”阴谋

1885年春,俄海兰泡省长派人送照会与黑龙江将军文绪“议租金矿”,史称“萨比汤租借案”。其所租之地“沿根河口起,顺内沿兴安岭山脊,到额穆尔河口,就地势而言,举凡大兴安岭北侧的产金地带,囊括无遗。”清政府察觉到其“始而租赁,继而图占,皆在意计之中,贻害甚钜”,因此多次拒绝了其“租借”要求。


九、沙俄入侵摧毁“黄金边防线”

   1900 ,一直觊觎我国金矿而忌惮漠河金局无缘下手的沙俄,趁八国联军侵华之机,派兵到右岸沿各矿大肆烧杀抢掠,沿边卡伦尽为俄人占领,卡房、贮粮悉付一炬,大批矿工、边民逃入山中,沙俄为掠夺我国黄金资源扫清了障碍

19007月,俄兵奇乾河金矿总部发起进攻,房舍粮物被烧光。部分卡兵与金矿工人三四百人逃入山中,出山时已所剩无几。自此,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上游右岸黄金资源再次成为沙俄囊中之物。




ABUIABACGAAgrbyviAYonPXz_AcwgAo4sAM.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