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内蒙古北疆,上学、工作一直在这里,几十年始终没有离开过这里。
我不是蒙古族,我的祖籍在燕京平原上。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初,战乱、水灾、瘟疫横行华夏中原。经历了双亲亡故的弱冠父亲,为生存所逼,只得携母亲及尚且年幼小弟背井离乡,一路忍饥受辱历尽艰辛逃到了还被称为满州的北疆,从此扎下根,没再离开。
北疆寒冷且荒凉,不仅地旷人稀,90%以上的居民是逃命越境的苏联人。贫穷加语言不通,生活可以说是举步为艰。日本人投降后,这里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父亲秘密参加了中共地下党,母亲也为党做些妇女工作。只因子女众多,母亲不得不脱离了工作岗位,所以在建国的礼炮响后,转为地上拿薪水的荣耀便与她无干了。
全在北疆出生的我们姊妹九人长大成人,一个个飞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尤其我们的下一代长大后,结下的亲家更是遍及各省,民族成分也多涵盖了回、满、蒙、俄,分居在京、津、冀、青城、南广及岛省。我唯一的女儿亦学成招进了京城,可我却一直没离开北疆。
工作时曾有多次机遇可迁升他地,由于我的愚腐和难舍故土,终未移居。我没后悔过,深爱着这片土地,深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深爱这里的古朴民风和故友。
由于原来交通不便和信息短板,在内地人的认知中,总也摆脱不了内蒙古地区荒原千里,牛马成群,人住在圆顶的蒙古毯包里,出行不是勒勒车就是骑马的概念。每当我到外地出差或旅游,当说出是内蒙古来的时,总会遇到有人问我养了多少的牲畜,是否骑马上班。开始为了尊重他们,我会很认真地一一辩解。他们听了虽没当场反驳,但总能感觉到质疑和不相信的眼神。后来遇到多了,懒得正面回答,便用调侃的语气作诙谐状回答:我们生活在内蒙的人呀,都有属于个人的几匹好马。上班骑的是小蒙古马,图的是上下马方便省劲。骑到办公室后,将马直接用长长的缰绳拴在办公桌腿上,任其外面周边啃食绿草。回家时拉过来上马即可,十分便利。
出远门时,就会套上个高劲大的洋马,拉着装有软簧防震比宝马还阔绰的骄车,想上哪里就去哪里,即不担心有无加油站,也不害怕交警和环保检查。回到家中一声唿哨,奶牛会自动走到炉边,将鲜奶直接挤到锅中。吃着手把肉,喝上二两小酒,那生活要多滋润有多滋润。
听的人半信半疑,连我自己都深陷在云雾之中。可他们哪里知道今日内蒙的繁荣和富足,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到处充满现代化设施。更为可贵的是这里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绝没有雾霾。
我们买的肉里绝没有注水,我们吃的蔬菜是从自家园内现吃现摘的绝对绿色无污染,内地城里人与我们根本就没有可比点。
这里省际路、高速路、乡村路都铺有柏油,最主要的是城里城外从不堵车。这里一人有难,众人都会出手相帮,从没出现过老人摔倒无人扶和故意碰瓷讹钱现象。
虽说目前随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加及全向钱看的大气候影响下,不良现象也在增多,可与别处相比,这里的天仍比别处蓝,人的心情仍比别处好。
也许是所在地域的气候原因,我的面颊经几十年风沙修饰,肤色显黑颧骨显高,加上不大的眼睛,竟让人分辨不出我的真实民族。但那有啥关系?我就是内蒙古人,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北疆人,我以这里为骄傲,什么民族似乎已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