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文学艺术之窗
个人中心
搜索
额尔古纳市文学艺术之窗
黄金开采文化
副标题
更多
民间传统找矿方法
额尔古纳市砂金开采历史悠久,人们在寻找砂金矿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民间流传着许多找矿谚语,清末袁大化的《漠矿录》载有许多探矿的技巧和方法,民国时期的《奇漠金矿[1]沿革纪略》记载了较为系统的传统找矿法,反应了中国古代淘金者的智慧,也成为独特的民间淘金文化。1、 “三山四不露”“三山”、“四不露”是对产金地山开形水势的描绘。“三山”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四不露”为“沟前不露口”“...
珍贵历史图片背后的黄金故事
市文联在启动《额尔古纳黄金志》续编工作的同时,已全力开展黄金开采历史图片的搜集、整理工作,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图片,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额尔古纳黄金开采故事。西口子旧址街景组照 西口子是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额尔古纳河下游右岸的采金重镇。1920年10月,北洋政府在此设立奇乾设置局;1921年改为奇乾县,最多时奇乾县人口多达7000余人,是额尔古纳河右岸最繁华的中心镇和水路运输枢纽。 195...
“金苗”打破额尔古纳曾经的安宁
东北被清王朝视为龙兴之地,经百年封禁,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黑龙江述略》载:“深山大泽,绵延数千里,其气磅礴,郁积亘古,而未一泄,参珠五金,随地而出。”而恩和哈达地处中国版图极北,大兴安岭北麓的“人迹罕至”之地,恰如盛宝之器而未现于世。清时,在额尔古纳河右岸我国境内,只有使鹿鄂温克和鄂伦春在山中游猎。据清《东三省政略》和赵春芳《珠尔干河总卡伦边务报告书》记载,清朝末年,使鹿鄂温克和鄂伦春人生...
黄金开采习俗
清朝解除东北封禁并允许开办金矿后,额尔古纳河右岸长达千余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金矿。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严酷的自然条件,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采金人除了传承中原汉族的生活习俗外,也受到俄罗斯人的影响,并在与严酷自然环境抗争的采金生活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与习俗。一、采金人的春节祭神与占卜旧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金人面对复杂险恶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显得弱小而无助。采金人在自己...
6822346
386375921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