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文学艺术之窗
个人中心
搜索
额尔古纳市文学艺术之窗
《额尔古纳黄金志•综述》预览
副标题
更多
《额尔古纳黄金志•综述》预览
【按】《综述》是《额尔古纳黄金志》开篇部分,概括介绍额尔古纳黄金资源分布、储量及开采历程。为方便阅读,在此分为“综述•引言”及各时期开采历程五个部分。关注公众号,即可系统查阅。综述•引言额尔古纳市是中国黄金主要产区之一,额尔古纳市中俄边境线长达708公里,素有“黄金镶边”美誉。沿河中部和北部右岸黄金储量丰富,被当代地质学家称为“额尔古纳成矿带”。“额尔古纳成矿带”分布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室韦至黑...
黄金矿藏及储量
额尔古纳市主要黄金产区位于额尔古纳河中下游右岸,为大兴安岭西麓林草过渡带及原始林区,被称为额尔古纳成矿带或得尔布干成矿带。据清《东三省政略》“呼伦贝尔篇”“纪金矿所辖之区域”记载,“金脉自额尔古纳河西山[1]发源,经奇乾河、阿勒罕直至阿木尔河[2]下游,计长五百余里”;其“纪矿物”记载“夫额尔古纳河右岸各山皆发脉于兴安岭,连峰叠嶂蕴蓄富厚,其金矿之未经发现者不知凡几”。当代地质勘察认定,额...
清朝时期黄金开采历程
东北地区向来被清朝统治者视为“龙兴之地”,一直实施封禁,以专享东北山川大泽等自然资源,保持东北各少数民族语言骑射等传统习俗。而这正导致了在中俄边境上我国一侧防务的缺失,让一直觊觎我国宝贵资源的俄国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对额尔古纳黄金矿藏大肆掠夺。据史书记载,清咸丰十年,即公元1860年,俄人越过额尔古纳河,在“漠河以东、阿尔罕河、奇乾河等处,纵横二三百里”的地方盗采黄金[1]。至1885年,额尔古...
民国及伪满时期黄金开采历程
1900年,即清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乘“庚子之变”武装入侵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沿岸中国金矿。吉拉林金矿被俄国TCM公司强占;8月19日,奇乾河等金厂先后被俄兵攻毁。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沙俄驻黑龙江外交官柯洛特科夫公然向黑龙江将军萨保提出勘探和开采黑龙江金矿的要求。在沙俄的威胁下,萨保同意俄人“可在黑龙江境内探采矿苗”。7月23日,黑龙江将军萨保与柯洛特科夫签订了《黑龙江省采勘矿苗草约》...
东北光复后及新中国时期黄金开采历程
1945年8月,东北光复后,额尔古纳境内各金矿陆续来了许多采金工人,至1951年由采金者自行组织生产与销售,政府不予管理。1946年,仅西口子金矿就有700余人,到1950年增加到1000多人,有大小采金班30多个。1950年与1951年采金均达3万余两。195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封闭所有金矿区。额尔古纳旗政府派出工作组,当年完成了采金工人的转业,多数人迁到吉拉林、三河、海拉尔定居,少...
6822346
386375921
在线留言